經過長期的發展,兩岸經貿往來已經mSATA十分密切。(中新社)
  中新網7月31日電 臺灣《旺報》31日社評分析指,經過長期的發展,兩岸經貿往來已經十分密切。但兩岸產業合商務中心作的深度與廣度,卻沒有得到質的提升。文章呼籲,兩岸企業進行產業合作、互利雙贏,通過合作走向世界,方可成就“大中國夢”。
  文章mSATA摘編如下:
  隨著大陸經濟飛速發展,兩岸產業同質化現象出現。此前大陸商務部長高虎城坦言:“兩岸雙方產業發展已由過去合作大於競爭,逐漸變成競爭取代甚至大於合作,賣屋兩岸間需要一個機制來加強產業互補合作,而非往競爭的方向發展”。
  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褐藻醣膠,市場主體能夠迅速收集信息,自行進行趨利避害的調整。企業相互合作、併購與融合,則是避免惡性競爭的重要手段。例如大陸企業聯想集團收購IBM的個人計算機服務,避免與IBM的同質化競爭。此後聯想專註於生產個人計算機,IBM專門從事軟硬件的開發,達到雙贏。
  兩岸產業合作程度不夠,有十分複雜的原因。首先,臺灣產業缺少創新,一直沒有走出代工外銷的傳統模式。最初兩岸產業合作是由臺灣提供技術、管理與機器,大陸提供廉價的土地、資源和人力。然而,在大陸逐漸掌握了技術與管理經驗之後,臺灣卻沒有提升到品牌、創意的高度,於是開始同質化競爭。
  第二,臺灣存在自我設限,阻礙企業兼併。臺灣對大陸企業入台設限重重。受服貿卡關影響,“投審會”今年前5月僅核准50件陸資赴台案,年減10.71﹪;投資金額共1.41億美元,減幅高達33.36﹪。陸資入台的意義,許多人簡單視為增加臺灣就業,實際上對推動兩岸產業合作更為重要。只有打通兩岸共同市場,達到企業和產業之間的融合,才能避免惡性競爭。
  在經濟原因以外,政治因素也是阻礙兩岸產業融合的難題。臺灣常有指責經濟過於依賴大陸的聲音,一旦“政權”發生更迭,決策者對兩岸產業融合可能更有敵意。總之,政治互信無法加深,兩岸產業融合的大環境很難有大的改變。
  平心而論,兩岸目前都處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之中,相互合作有著好的時機。臺灣需要從代工製造走向價值鏈的高端,大陸則面臨走出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向中等發達經濟體轉型。與此同時,兩岸都採取了打造自由貿易區的方法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兩岸促進產業深度融合,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契機。
  日前大陸啟動了“十三五”規劃的編製工作,產業轉型升級是其中一個核心,對大陸未來經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對臺灣來說,應該借用兩岸兩會、經合會、產業合作小組以及各種民間平臺,邀請參與編製工作的官員與學者,對“十三五”規劃積極提供自身的意見,為兩岸產業深度融合進行政策佈局。
  當前大陸決策者提出“中國夢”的概念,兩岸企業家也有“大中國夢”,就是產業合作、互利雙贏。兩岸產業過去的簡單合作已經難以持續,新型合作關係能否建立,關乎兩岸經貿的未來與兩岸經濟的轉型。希望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兩岸企業家能夠有更好的合作環境,通過合作走向世界,成就“大中國夢”。  (原標題:台報:兩岸產業通力融合 可築就“大中國夢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03aicp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